第一千一百零七节 变迁(1)-《我要做门阀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匈奴内战打的如火如荼之时,张越已重返居延。
    在居延,他接收了匈奴人送来的第一笔赔款——数不清的狗头金、皮毛、珠玉。
    仅仅是狗头金,就足足装了七辆大车。
    最大的一块,足足重三十多斤,最小的也有几两。
    这些是匈奴人压箱底的财富了,是他们数十年来在金山、天山以及籍端水、计示水流域找到的珍藏!
    现在,为了缓和关系,全拿来了。
    一过称,重八千多汉斤!
    张越随便找了借口,就将这些狗头金的价值,贬到了六千金。
    理由很简单——火耗。
    哪怕他的这个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,但匈奴人也只能认了。
    没办法形势比人强!
    花钱买平安,总比被人端了老巢强!
    不过,张越也知道见好就收,黑了一笔就不再黑了。
    剩下的皮毛、珠玉,都以‘市场价格’计算。
    当然,这个市场价格指的是居延当地的市场价格,而不是长安的。
    于是,匈奴人送来的数千件各色上等皮毛,被以几百钱到最多十来金的价格收下。
    这里面,包括了数百张品相完好的虎皮、熊皮、豹皮。
    以及百余张在长安足可引发轰动的白狐皮!
    以至于那数千张硝制好的皮毛,总共才抵了不过三千金的赔款。
    至于珠玉?
    自是如法炮制,上万块品相良好的璞玉,全部按照一般玉石价格计算。
    总价值被打压在了四千金。
    就这,匈奴人还喜笑颜开,高兴的不得了。
    押送的贵族,甚至还找张越打听,以后的皮毛、玉石,是不是也可以按这个价格走?
    是不是拿这些东西来居延换丝绸、盐铁,甚至兵甲?
    张越微微一笑,就答应了下来。
    匈奴人顿时乐坏了,几乎当场就要载歌载舞的庆祝。
    没办法,汉匈全面战争迄今已有三十几年了。
    三十余年来,汉室全面断绝了与匈奴的贸易往来,使得匈奴人的经济来源,受到了严重打击。
    不说旁的,整个已知世界,唯一能吃下匈奴人每年过剩的皮毛的市场就只有汉室。
    而匈奴人出产的狗头金、玉石,也独有卖去汉家才能换到东西。
    不然,便只有翻山越岭,卖去万里之外的大夏。
    费时费力不说,赚到的利润,可能还无法抵偿这一路辛苦奔波的代价。
    没办法,狗头金、玉石虽然是硬通货。
    但是,它们终究无法像丝绸那样,有着十倍、百倍的利润空间。
    而西域本地的国家,虽然也要黄金玉石,但问题是……他们的需求小,而且本身就可以产出。
    特别是那些临河国家、山地国家,本身的金玉产量就已经饱和了。
    搞得匈奴人这三十多年来,只能将这些黄金珠玉,当成祭品,或者拿来做贿赂汉家官吏的东西。
    对匈奴本身的帮助,约等于无。
    如今,居然能打开汉匈贸易的路子?
    等于宣布,这些从前只能当成消耗品的东西,终于有了用处!
    这叫他们如何不开心?
    特别是贵族们,都快乐疯了。
    他们终于觉得,其实和汉朝的协议,似乎也没什么坏处?
    反正要受损,也只是单于、王庭罢了。
    但他们可以得利啊。
    部族的皮毛、捡到和挖到的金子、玉石,都有办法换成丝绸、盐铁、布帛以及其他商品了。
    爽!
    张越却是趁着这个机会,趁机暗示这些匈奴使者——其实,居延和河西,现在对奴婢的需求挺大的。
    要是有人能搞到一些奴婢的话……
    嗯,盐铁、丝绸管够。
    哪怕是兵甲,也是可以换的。
    这些匈奴人一听,顿时开窍了。
    于是,半个月,他们就带着皮毛、金玉和奴婢,穿越天山,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治所渠犁城。
    而王莽按照张越的要求,非常实诚的以‘高价’拿下了这批货物。
    这下子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