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四十三节 天命难违-《我要做门阀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岂是没有代价的?
    只是,从前没有人敢这么直白的将这些事情说出来。
    刘进深深吸了一口气,再拜道:“那臣如何呢?”
    “臣啊……”司马迁闭上眼睛,仔细想了想,然后道:“自大将军、大司马、平津献候与张汤、汲黯等先后死,后起之人,营营苟且,再无国家之材,社稷之用,老臣曾以为世将若危卵……”
    “然……”司马迁微微长叹:“仲尼曰:生而知之者上,学则亚之,多闻博识知之次也……老臣曾以为,生而知之者,乃故老之说,却不想,这风烛残年之际,还能见到一位……”
    “此天不亡汉也!”他竟有些唏嘘、遗憾的说道:“二三十年后,世之周公、伊尹,舍英候外,无人能承!”
    “即使如今,亦是负天下之望,集万民之心于己身!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司马迁忽然对刘进问道:“殿下,假齐恒、祖龙之晚年,而遇伊尹、周公之壮,齐恒、祖龙何以取舍?!”
    刘进听着,整个人都呆滞了。
    齐恒公、祖龙始皇帝,自然是一等一的雄主,胸襟开口,气吞万里如虎。
    于是,齐恒可以接纳管仲,并以国家社稷委之,言听计从,由之尊王攘夷,霸春秋,为天子方伯,礼乐征伐自齐恒出。
    于是,祖龙能用蒙恬、王翦,也用的了赵高李斯,更用的了无数关东人才。
    由之,大秦虎狼之师,横扫,并吞万里,一统天下。
    但……
    那是在他们的壮年,那时候壮士之心,志在万里,所以能容人所不能容,能用他人所不能用之人,能做他人所不能做之事。
    对敌人残忍,对自己更残忍!
    然而,齐恒、祖龙之晚年呢?
    那时,英雄迟暮,壮士末路,再遇伊尹、周公般的人物,还能放心吗?
    刘进不知道。
    但朝政的诡异,与他祖父的那些意味深长的动作与安排,却似乎已经揭晓了一些答案。
    只是他不敢去想,也没办法去想。
    而且,更重要的是,刘进的思维,偏转到了另外一个事情上面。
    他心中的疑问,犹如夏日的萤火虫一样,飞舞于脑海中,萦绕在思维里。
    齐恒晚年做了什么?刘进清清楚楚,祖龙晚年又做了什么,刘进同样清清楚楚。
    而因此引发的后果,刘进一样明明白白。
    于是,这位大汉太孙根本说不出话来。
    他努力的咽着口水,想说话,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
    良久良久,刘进对着司马迁长身一拜,再拜,接着起身道:“叨扰老太史良久,孤委实过意不去,就此辞别,还请老太史保重!”
    然后,他就在司马迁的笑容中,转身推开房门,带着侍从们踉踉跄跄的离去。
    因他,发现一个被他一直以来忽视的问题。
    那就是——当今之后,谁主沉浮?
    这个天下,到底谁说了算?!
    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,更是一个残忍的问题!
    而他知道,自己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!
    齐恒晚年,五子争位,赵武灵王被困沙丘,太子章被杀,祖龙晚年,蒙恬、扶苏被赵高李斯冤杀,二世所行勃乱,于是二世而亡之。
    当初,祖龙盛年时,有‘祖龙死而地分’之谶语。
    而如今,汉家也有‘代汉者当涂高’之语。
    他的祖父,当今天子,就曾公开说过:汉有六七之厄,法应再受命,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?六七四十二代汉者,当涂高也!
    虽然,这是当年为了和主张‘尊新王’的古文、今文学派的学者争夺话语权而说的话。
    但此言,影响极大。
    如今,刘进听完太史令司马迁的话,不可避免的就联想到了这一节。
    再将当前朝政怪局与种种不寻常之事联系在一起,刘进想不多想都不可能!
    “孤听说,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凡事过犹不及,故有大者不可以盈,当受之以谦……”他喃喃自语:“然而,孤又闻,天授不取,必遭天谴……”
    一时间,他内心慌乱至极,已是不知如何取舍。
    想要找人商量,可这长安之大,却无人能与他商量,也没有人可以给他提供意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