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百零五】透露实情-《夫为佞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目不转睛的盯着江呈佳看,双拳握紧:“皇婶这个时候突然提及少府增收山泽之税....是想说,此事乃邓太尉与邓氏族人所为?”

    地上跪拜着的女郎,微勾唇角道:“殿下聪慧,妾身之意,您一猜便知。”

    城勉在旁,听得心惊胆战,骇然不已道:“邓氏竟然敢将手伸入内宫之中?如此胆大包天?可还将皇权放在眼中?”

    太子攥着手掌,手背青筋暴起,年少刚毅的脸庞黑沉了三度,咬牙切齿道:“本宫未曾想到...父皇宠信邓氏多年,邓太尉与邓氏族人...竟会接二连三的做出大逆不道之事!实在可恶至极!”

    “殿下...此次,刑场牢狱劫囚,明显是邓氏所为。他们却将这罪责无端栽给江府...甚至牵连整个东府司与御史台。今日午后...妾身得到了一则确切的消息,邓情为平息洛阳城中众民对邓氏一族的怨愤仇恨...已领邓元入宫觐见陛下。他们兄弟二人,打算趁着江府陷落的机会,将腊八爆炸案的罪名...也一并推到兄长身上,让京中民众乃至众臣的怒火通通转至江府。若无殿下相助密围少府,恐怕妾身兄长难逃定罪下狱的下场。”江呈佳趁热打铁,提及邓情邓元入宫之事,顺理成章的说出她请求太子入宫会见阴利成的理由。

    少年储君大吃一惊道:“什么?邓情与邓元竟敢入宫指证师长为腊八爆炸案的元凶?汪鹤虽投案自首,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,此案与邓氏脱不了干系,他们哪里来的胆子,敢这般构陷?”

    “殿下切莫动气,此事说来还是兄长吃亏。爆炸案或许...确实与邓氏并不相干。此案疑点重重,仍有许多需要考究的地方。”江呈佳将一切如实相告。

    太子面露奇怪,有些不解道:“若与邓氏无关,邓太尉又为何那般咬定汪鹤的罪行?他如此迫切的想要父皇结案...难道不是心中有鬼么?”

    “殿下,请容妾身细细说来,当年汪鹤前往东府司投案自首,兄长在邓太尉与民怨的逼迫之下,受陛下之命,无奈了结此案,推汪鹤为此案真凶,并处以极刑,平息洛阳民怒。可兄长在结案前便认为,点燃邓元私宅的祸首并非邓氏内族之人。因此,汪鹤突然前往东府司认罪一事,令兄长措手不及、十分疑惑。虽此案早已了结定罪,但兄长始终未曾放弃寻找此案真相,多月细查才得知...邓太尉着急将汪鹤推出顶罪的原因...

    这一切全是由于,邓府全族在扬州水灾横行之时,仍收到了苏刃八箱财宝敬献的缘故。殿下晓得,当年的水灾之患闹得到底有多严重,大魏十三州皆遭牵连,沿江两岸尤为严重,扬州首当其冲。

    苏刃身为扬州刺史,却仍能在那样的情形下收集搜刮四千石的财两向邓府送礼...已不是小小受贿之事这么简单了,倘若陛下与欲众臣知晓邓氏如此肆无忌惮的收敛财物,填充私库...必会在洛阳乃至整个大魏国朝掀起惊天巨浪。到那时,即便陛下想要维护邓氏,也无法对众朝臣与黎民的抗议视若无睹。

    邓氏一旦落上此等罪名,最后定是削爵毁官的结果,全族皆要遭千夫所指、万夫唾骂。而爆炸案发生后,廷尉府、统领府、东府司等官衙皆在追查此案,邓氏一不小心,便有可能泄露秘密,这才会急着推出汪鹤来顶罪,欲尽快平息风波,令众人转移目光。”

    太子今日耳闻过多信息,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:“两年前,沿江水患闹得有多严重...凡天下之人,都为两岸生民忧心。父皇亦日日不安,成日跪于祀庙祈福...削减了宫中七成用度,以用来赈灾救民。邓氏怎么敢...在这种时候...那苏刃...于扬州任职数年。不知他手下的百姓...到底吃了多少苦头,受了多少冤屈痛苦?”

    少年储君痛心疾首,难以自持,只觉心口沉闷不堪,捶胸顿足皆不能以消去心中悲愤。

    “父皇...父皇他究竟宠信了一个怎样的人?这些事...他又知晓多少?”太子喃喃自语着,反复吟问。

    “陛下因邓太尉多年来鼎力支持,才能与摄政王抗衡,自是心怀感激,信任邓氏,不愿戳穿邓氏一族的制造的假象。殿下大可不必因此伤怀...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